由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而生的电子商务打破了交易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引发了生产、流通、消费模式的深度变革,也给地理位置偏远的民族地区带来了变化。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电子商务发展的活跃区。为引导电商企业线上推介订购和线下展览交易互为补充、融合发展,海西州于2015年7月成立并运行中国·青海柴达木电商绿洲。“截至目前,入驻电商绿洲的34家企业已获得免费的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仓储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共4809.11平方米的服务中心,今年以来电商交易额已逾7000万元。”海西州商务局业务科科长才其格说。
据介绍,电商绿洲去年10月举办了首届柴达木“互联网+”枸杞洽谈订货会,广东等5省区88家采购商和州内44家供货商签订了枸杞意向协议。
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青海全省新业态消费快速发展。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3.14亿元,同比增长85.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9.8个百分点。
电子商务所引发的变革,也让更多的省份加快发展步伐。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贵州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17年末,贵州将打造50个以上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各县(市、区、特区)分别建成1个县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建成1000个以上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建成1万个以上的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鼓励具有条件的县创建电子商务产业园,2017年力争达到50个;力争培育发展1000个以上注册地在县乡的电子商务企业法人主体;发展乡村网店1万个以上;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0万人次以上。
据了解,除了引导农村市场主体应用电子商务、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下乡开展业务之外,贵州还将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政策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并以大学生村官、返乡青年、大学毕业生、农村能人等有潜力、能成长的创业群体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从而引导农民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
此外,贵州还鼓励金融及担保机构加大农村电商项目信贷扶持力度,创新金融信贷产品、降低信贷门槛,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营业主体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鼓励发展农村小微企业信贷信用保险,增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营业主体的融资能力。“黔微贷”“贵园信贷通”“特贫特惠贷”等既有金融服务政策,向符合条件的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开放。
据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消息,内蒙古从今年起将实施返乡农牧民工创业计划,其中也包括支持农牧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网上创业,引导他们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办特色店、连锁店和品牌店。
为支持返乡农牧民工创业,内蒙古将返乡农牧民工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支持他们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农村牧区服务业、休闲农牧旅游业,引导他们发展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的特色农牧业项目,实现以创业带就业、以发展促致富的目的。并将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符合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小微企业发展资金等其他扶持政策规定条件的返乡创业项目,及时纳入扶持范围。
“电子商务是新兴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商贸的重大变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代表着未来商贸方式发展的方向,在调结构、转方式、增内需、稳增长、促消费、扩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海海西州委副书记王振昌说。